四川眉山:推动锂电产业发展 2027年锂电产业规模达到1400亿元以上-ng28南宫娱乐官网

2024/09/25 分享到 weixin sina

7月14日,眉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账号眉山发布发布中共眉山市委关于加快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决定。文件提出,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其中锂电产业要推动电池材料向新型磷酸盐材料、高容量三元正极材料、高性能硅碳负极材料、新型锂盐、复合集流体等技术方向迭代,鼓励发展大圆柱电池、方形叠片电池等新型电池结构技术及高端粘结剂、补锂剂、导电剂等高附加值辅材,配套发展电池模组及配件,加快布局固态电池、凝聚态电池、储能电池及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超前布局电池检验检测项目,协同打造全国领先的锂电材料产业基地、成眉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2027年,锂电产业规模达到1400亿元以上。

中共眉山市委关于加快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决定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产业发展寄予殷切希望、作出明确要求。眉山作为总书记亲临视察地,更应在贯彻落实上走在前列。为加快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共眉山市委五届七次全体会议对此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定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做强先进制造业。当前,眉山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发展攻坚期,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重大机遇,以制造业的整体提升,牵引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提升眉山在全省产业版图中的格局和地位。

(一)把握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全域协同”发展路径,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突出育集群、促融合、强创新、增动能,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制造强国、工业兴省贡献更多眉山力量。

(二)把握方向路径。锚定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使命任务,深耕细作“1+3”产业赛道,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产业,推动主导产业集群成链。坚持融入协同两深化,以服务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为战略牵引,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版图,强化区域分工协同,推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产业协作。坚持传统新兴两手抓,同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坚持规模质量两提升,在做大产业总体规模、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时,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效益。坚持龙头配套两强化,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强化“链身”企业支撑作用,完善上下成链、左右配套、优势互补、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三)明确发展目标。到2027年,制造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眉山”规模突破5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占工业比重突破60%,基本建成“产业高端、企业高精、产品高质、技术高新、服务高效”的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创新水平显著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0%。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速高于全省水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0%,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30%。融合发展成效显现,建成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70%,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占服务业比重超过20%,新型工业化对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牵引作用明显提升。

到2035年,建成成都都市圈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强市,协同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次产业发展能级全面跃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形成,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二、突出工业主引擎作用,推动主导产业集群成链发展

(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

——锂电产业。推动电池材料向新型磷酸盐材料、高容量三元正极材料、高性能硅碳负极材料、新型锂盐、复合集流体等技术方向迭代,鼓励发展大圆柱电池、方形叠片电池等新型电池结构技术及高端粘结剂、补锂剂、导电剂等高附加值辅材,配套发展电池模组及配件,加快布局固态电池、凝聚态电池、储能电池及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超前布局电池检验检测项目,协同打造全国领先的锂电材料产业基地、成眉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2027年,锂电产业规模达到1400亿元以上。

——晶硅光伏产业。重点发展低损耗、超薄片大尺寸硅片和N型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配套发展高性能胶膜、智能支架及逆变器等电力电子器件、智能光伏产品,探索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钙钛矿电池,推广应用“光伏+”、分布式光伏等,协同打造成乐眉光伏产业经济走廊,建设世界级晶硅光伏产业基地。2027年,晶硅光伏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以上。

——化工新材料产业。夯实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链,重点布局特种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碳氮新材料、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等高分子材料及生物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化学品、电子化学品、高端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等专用化学品,打造全省一流绿色化工材料基地。2027年,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五)培育做强重点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推动面板制造向高分辨率、低功耗、轻薄化等方向发展,加快激光显示、柔性显示等领域布局,扩大新型显示在车载显示、可穿戴设备、工控等智能终端领域的创新应用,补齐功率半导体、传感器、车规级芯片等集成电路元器件短板,发展光刻胶、偏光片、高纯靶材、高纯度化学试剂等关键材料,完善大数据和存储产业布局,协同建设国家级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省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2027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装备制造产业。巩固基础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布局智能制造等新赛道,促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产业深度融合,重点突破伺服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减速器等关键技术,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研发,协同成都建设西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打造全国“专精特新”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2027年,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以上。

——医药食品产业。聚焦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大健康产业,培育发展医药研发服务、检验检测,建设中国西部血液净化系列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和绿色原料药生产基地。聚焦预制菜、泡菜、调味品、畜产品等产业,打造成都都市圈“中央厨房”供给体系、全省预制菜生产基地、西南调味品聚集区、西南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基地、全球泡菜生产基地。2027年,医药食品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以上。

(六)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储能产业。鼓励研制分布式配储能、微电网储能系统等新型储能装备,探索发展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氢(氨)储能等新兴储能技术。推动天然气制氢、水解制氢等关键技术创新,加快制氢、储能等装备研制与产业化,拓展氢能产业场景应用。

——人工智能产业。探索布局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智能语音、辅助决策等核心领域,拓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语言处理等应用场景。推动研制智能传感器、柔性电子产品,支持智慧应用技术研发,创新开展智慧治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AI+”应用。

——卫星应用产业。依托“天府星座”项目,精准聚焦发展卫星遥感应用,加快“天府星座”二阶段组网。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打造遥感场景创新实验室,推动卫星遥感在城市治理、农业生产、智慧水利、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卫星应用创新城市。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无人机、纳米材料、生物3D打印等前沿领域,有序发展金属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碳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新材料,抢占发展制高点。

三、着眼提升产业整体效能,促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融合

(七)推进服务业同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大力培育服务型制造,积极争创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制造业企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服务业企业向制造环节拓展。促进物流业和制造业融合创新,主动参与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提速市域(郊)铁路成眉线、天眉乐高速公路、仁简快速通道、岷江航电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打造眉山国际铁路港,加强与成都国际铁路港(青白江)南北协作,常态化开行国际班列,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引育高水平、规模性物流主体,提升物流行业集中度,推动物流企业集群发展。支持直播电商等平台型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成眉区域性金融服务平台共建共享,推进金融从要素化向产业化转型。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以文兴业,大力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构架独具眉山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三苏祠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持续推动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提档升级,积极构建“一江两岸、三苏故里”文旅格局。加快建设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江口沉银博物馆。抓好工业遗产遗迹保护和利用,提升中国泡菜城、千禾味道馆等文旅体验品质,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瞄准建设成都都市圈消费副中心,提升“东坡醉月地”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品质,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多元消费供给,做强“好吃好耍在眉山”消费品牌支撑。

(八)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部署,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打造成都都市圈新兴数字城市。抢抓“东数西算”机遇,部署算力服务器,加快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全覆盖行动,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打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重点行业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力度,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探索推进智慧城市建管营模式创新,完善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综合性应用体系。

(九)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坚持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市试点,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广高端绿色农肥和可降解农用地膜。做好良种选育和良技推广,强化现代农业装备应用,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和骨干水网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档升级现代农业园区,支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促进泡菜、晚熟柑橘、竹、茶、藤椒、设施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打响东坡大米、东坡肉等农业品牌,做强“味在眉山”千亿产业。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新改扩建农产品加工生产线,鼓励引导农民合作社创办企业,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建立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四、深化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天府大道协同创新共同体

(十)加大创新资源集聚力度。深化“成都研发+眉山转化”,深度融入西部(成都)科学城,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打造天府眉山科创中心。支持“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依托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四川大学眉山校区建设,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为科技成果进行概念验证、中间试验的中试研发平台和科创联盟,培育发展中试产业。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引聚“孵化+创投”“互联网+”等科技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平台作用,助推科创企业加速成长。深化天府科技云服务。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支持建立细分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核心技术专利池构建,探索开展新能源新材料专利导航,强化知识产权和技术商业秘密全链条保护。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协同组建成眉科技创新基金,促进一批优质科创项目和科创企业落地眉山。

(十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支持企业搭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积极创建国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及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对重点领域科技项目实行“揭榜挂帅”和“赛马制”,突出下一代电池技术、新型材料、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拓展创新技术应用场景,支持领军企业创建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支持企业申报国省级科学技术奖。到2027年,新培育国省级创新平台20个以上。

(十二)着力打造产业人才高地。深化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产业链与人才链“双链融合”,以“眉州英才”计划为统揽,持续深化头雁入眉、科创汇眉、英才助眉、新时代工匠培育“四大行动”,深入实施“万硕千博兴眉山”、成眉人才协同“桥头堡”建设等工程,壮大眉山产业人才队伍。高标准建设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和人才公寓,健全“眉州英才卡”制度,做好重点产业人才综合保障服务,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来眉创新创业。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四个产业学院功能,引导高校与企业在眉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支持开展“订单式”培训。

五、抓住转型发展关键,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撑

(十三)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建立以碳排放“双控”为导向的产业项目立项机制,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引导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推动企业能效达标提标。探索数字化碳管理。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培育一批国、省绿色工厂和近零碳排放园区、绿色数据中心。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减碳降耗,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应用,促进行业绿色升级。打造全省绿色氢路重要节点城市,落实“电动四川”计划,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探索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

(十四)增强开放发展活力。深化开放发展示范市建设,协同打造成渝地区、成都都市圈产业生态,支持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化链式精准招商,主动承接产业备份转移,瞄准领军企业和龙头项目,精准招引一批延链补链的优质项目。抢抓全球产业重构窗口期,瞄准知名跨国企业,不断拓展外资合作渠道。全力推进锂电材料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引导重点行业拓展进出口业务,做大外贸规模。推动眉山公用型保税仓高标准运营,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提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提升开放主体和流量。加大金融机构招引与金融牌照争取力度,吸引更多保险资金入眉。积极参加进博会、广交会、西博会等全国性展会,办好泡博会、竹博会等本土展会,推动“眉山造”更好走出去。

(十五)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智慧化发展方向,着力建设主导产业鲜明、资源利用高效、配套设施完备的现代工业园区。推动全市工业园区一体协同发展,支持眉山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甘眉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彭山经开区提质倍增,仁寿经开区创建省级高新区,打造四大千亿园区。实施园区主导产业培育行动,优先布局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引进一批创新团队、打造一批产业服务平台、培育一批行业标杆企业,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链。支持有条件的园区扩区调位,加强项目用地管控和闲置低效处置,加快道路、电网、供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筹建“一站式”邻里中心,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十六)培优育强市场主体。突出市场主体中坚力量作用,构建全链条培育体系,形成龙头牵引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协同的发展格局。实施“贡嘎培优”计划,支持打造“链主”领航企业。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加快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积极发展实体经济。加强企业规范化改制和上市后备资源梯度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统筹三次产业市场主体培育,提升链式协作水平。深入推进质量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进一步提升“眉山造”品牌力和影响力。到2027年,培育1000亿元企业1户,500亿元企业1户、100亿元企业12户。

六、强化资源统筹整合,凝聚产业发展强大合力

(十七)完善激励扶持政策。聚焦“1+3”主导产业,完善提质倍增发展激励政策,重点扶持产业链引领带动企业和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支持“智改数转”、技术迭代、扩能升级。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健全产业基金体系,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充分释放信贷增长空间,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产品和服务。完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创业支持力度,用好社保补贴、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政策,探索建立创业风险容忍政策,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按规定开展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评选表扬,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十八)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完善招商引资信息获取、跟进落地、市县统筹、分级保障服务、考核评价、低效项目盘活腾退等工作机制,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项目快建快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指标标准及动态调整机制,倒逼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退出、低效企业转型。推进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制定独立考核的指标体系。健全环评服务机制,鼓励将环境资源更多向实力强、技术先进、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企业倾斜。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政策清理完善、融资难题破解、拖欠账款清理、资源要素保障、服务效能提升等行动,做到“有事必到、无事不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十九)健全领导推进机制。加强党对产业发展的全面领导,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和专题研究制度。健全市县党政“一把手”抓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坚持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组建产业链工作专班,以“清单制+责任制”推进目标任务落实。理顺工业园区相关机构管理体制,统筹管理三个化工园区,提升园区综合质效。强化考评激励,优化目标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绩效管理,完善结果导向的分区分类分级激励机制。鲜明政治过硬、实干实绩、群众公认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产业发展主战场培养、检验和选拔干部。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大抓产业、大兴产业浓厚氛围。

建议反馈 您的每一条建议声音,我们都认真对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在线留言

有任何问题,欢迎在此留言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请在这里留下您的信息与需求,我们会在24小时内回复,并给您致电~

0/200

验证码